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新微赢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回贴
查看: 7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科毕业拿到学位后戴学士帽的起源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2 03: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科毕业拿到学位后戴学士帽的起源是什么?
同上
2#
发表于 2010-8-22 03:26:20 | 只看该作者
why在总是ask这个questio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8-22 03:26:23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8-22 03:26:2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近代的方帽长袍学位服完全是泊来品。最初,学位服是西方耶稣会、天主教会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教会学校的附带物,这使人们很早就接触到这种洋装。学位服在中国的出现,有其一定历史和社会的渊源与背景,并非来自高等学府。

  意大利人利马窦(P.Matthoeus Ricci)是最早以科学和教育为掩护,在中国进行传教的耶稣会士。他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来到北京,初步打开了入华大门。为此,在1735年,巴多明神父(Parennin)还这样写道:“为了吸引他们(指中国人)的注意,通过自然科学知识赢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是必要的。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能使他们潜心听讲基础真理的了。”于是,科学就成了一种诱饵,成为传教士们抵华初衷的重要实现手段。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西文化的第三次冲撞(也称交融),不仅传教士把学位服携带到中国,那些在国外获得学位的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把学位服或穿着学位服的照片也带回中国,这在刚刚被打开门户的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此时,早已在中国遍布的教会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繁盛起来,尽管教会学校更多的并非高等学府。到1877年,全国基督教学校有约350所,学生5975人。到1889年,教会学校的学生已达16836人,而至1906年,更猛增到57683人。①当时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F·L·Hanks Pott)就把教会学校比作美国的“西点军校”(West Points ),是教会传教必须的战略机构,正像这位传教士所论述的那样:“如果教会工作不以我们的教育工作为基础,它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沙土上一样,是不牢固的。”

  在此,教育不仅成为一种诱饵,而且是除了洋枪大炮外的软武器。随着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出现,源起于欧洲的学位服又找到自己新的生长土壤。

  在本世纪初,国外的学位服已分成两派:一派以欧洲的意大利、英国为代表,即所谓的“欧派”;一派以美国为代表,即所谓的“美派”,也有称其为“新派”。“欧派”学位服基本上保持了中世纪的风貌,无论是款式还是色彩,都明显地带有“信仰时代”的痕迹。而“美派”学位服,正如附录中所述,则以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位服为蓝本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与英国的学位服相比较,加德纳·伦那德所设计的学位服给人以简练、明快的印象,并更多地蕴含着时代的气息。由于到中国的传教士中许多来自美国,因而,学位服在中国最初当归入“美派”。

  当人们对学位服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时,它便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和兴趣,因为它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塑造自己形象的强烈愿望,一种不断创造未来和自我的决心。我们应有自己的学位服,应有自己的衣着风范。于是,学位服的造型、款式及穿着方式被大胆地改革与创造,使之逐步地成为我们自己的一种衣文化,并纳入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服饰中去。中国的学位服产生了。

  据资料记载,中国的学位服出现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或更早一些。由图二十四可见,这七位医学博士的学位服宛如当时流行的长袍马褂。长长的衣身下摆至踝骨处。宽肥的袖子几乎把双手全部掩盖,只是显露出为之奋斗了几个春秋的毕业证书。与“美派”不同,袖身没有任何学位等级的标志。在对襟式的长袍前片,左右各有一条宽宽的黑丝绒饰边。它们让人联想起许多“新派”的博士服,这是美国学位服区别于欧洲学位服的标志之一。柔软且富有立体效果的黑丝绒,深重,高雅,既表现了博士的风度,也显示出学者的沉稳和气派。黑带被我们所借用,使之成为中国学位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博士服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并非其服装自身,却是与之相配的并显露于外的立领学生服。究其根源,学生装是在原有中式对襟上衣的基础 上,并受到“西洋东渐”的影响而形成的本世纪初典型的一种服装。由于多数男学生经常穿着(如同女学生以穿改良旗袍为其特征一样),它逐渐地成为男学生的一种特定校服。按常理,无论“欧派”还是“美派”学位服,在其里面男士通常穿笔挺的西装方才“合理”、“恰当”,而这几位中国的博士连同那位外藉博士却偏偏内穿对襟式立领的学生装。台湾的学位服更是向中国化跨了一步。小立领不再是学生装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中国学位服特征。

  再者,他们所载的方帽之方式也别具特点。方形帽顶的一角没有象国外一样被放在前面,却呈现出和整个服装风格相谐调的一条横线。这是个性的表现,是着衣方式的创造。况且帽顶上没有标识学位级别的流苏,大概他们觉得这样是画蛇添足,是累赘。

  由此看出,中国对西方学位服的改革与创新始于本世纪初。在历史文献中,没有留下这些勇敢设计师的名字,但其作品却为我们现在探究中国学位服的发端提供了珍贵的资证材料。学士服和硕士服在三、四十年代则大多是改良式的,领口开得很深,呈V字形,若没有头上的方帽,其服装和清末的男子长衫几乎完全相同。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没有自己的学位服。原因很简单:没有建立和实行学位制。尽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两次酝酿建立学位制,但学位服的问题也还未及考虑。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开始实施。新中国有了自己的学位制度。但这一制度实施之初,学位服的问题也未提到议事日程。

   随着新中国学位制的确立并被大众所接受认可,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人们隐约感到我们的学位制中还缺少点什么。新中国自己的学位服在萌动了。服饰艺术本来就不受国度的限制,况且我们有过自己的学位服。于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在一些大学校园内出现了抑或仿制抑或设计创造的学位服。
正是学位服的起源带有时代的宗教色彩,体现着基督教的审美理想,加之它的标识功用,从而就决定了学位服的创造方法即象征的手法成为其首要的设计基础。任何服饰艺术作品都是开放性的,作为完成品的服饰是找不到的。在这里,你得到的只是一条船,一只桨,你必须自己用力划向彼岸,用自己的感觉品尝其中的或神圣或世俗或优雅或潇脱的意蕴,用自己的想像最终完成服饰作品。与一般服饰艺术不同的是,在感觉基础之上而产生的想像在学位服中决不是毫无目的地向四周散射,它具有相对的规定性和确定性,因为它要把你引向确切的目标,达到预定的彼岸。这一工作的完成乃借助于象征。

   一方面象征是一种符号,在认识过程中是实在的对象、过程的借代。但与其他任何符号不同的是,象征往往与所标志的客体部分相似。例如:圣血→红酒→博士服的猩红色。黑格尔曾经正确地指明象征的这一特点,他写道:“比如,牡狮借以象征豁达,狐狸借以象征狡猾,圆形借以象征永恒,三角形借以象征三位一体”,象征,就这一较为广泛的含义来说,不单是无谓的记号,而是已经在外部形成中包含着所要提示的那种观念的内容的记号。另一方面,象征不同于某一对象或现象的形象。形象在人的意识中把被反映的客体即那些在感性上被感知的特点再现出来,而象征则不必把所标示的那一客体的各种特性即使是主要的特性再现出来。对于象征来说,其实只要发觉它同所表示的对象哪怕有些相似之处或者引起一定联想就够了”。①

  可见,象征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成为学位服标识功能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亦是学位服设计的根本方法。比如,学位服色彩在文艺复兴以前不仅蕴涵着等级观念,同时放射着神的耀眼的光芒。正像圣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灵魂的眼睛模糊地看到的不是别的,而是我的灵魂的眼睛之上的、在我思想之上的永恒之光。这光,不是肉眼可见的普通的光,也不是同一类型而比较强烈的、发出更清晰的光芒普照四方的光。不,这光并不是如此的,完全是另一种光。”①这另一种光乃神之光,上帝之光。普通的色彩已被神圣的光环紧紧地萦绕,由此产生了灵性。神学博士服的猩红色是圣子鲜血的象征(牛津大学的王后学院则用紫色纪念耶稣基督的鲜血);金色的校长服暗示着至上的神与冥冥的天国;学士的黑色则是世俗的符号。现代学位服的色彩,则主要体现它的学位标识与职业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其自身的审美趣味。设计师可以无拘无束,任自己的想象驰骋于浩瀚的世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8-22 03:26: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今天你吃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8-22 03:26:32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啊 估计有马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最新主题|手机版|新微赢技术网 ( 苏ICP备08020429号 )  

GMT+8, 2024-11-19 11:26 , Processed in 0.09048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xuexi

© 2001-2013 HaiAn.Com.Cn Inc. 寰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