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新微赢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回贴
查看: 8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水和冷水同时冷冻,为什么热水比冷水先结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0 08: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热水和冷水同时冷冻,为什么热水比冷水先结冰?
同上
2#
发表于 2010-1-30 08:17: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稍等,我帮你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30 08:17:33 | 只看该作者
还好俺高中读过两年
想了又想,应该是这样的
冰和水都是H2O,不过冰得分子排列紧一点
同时热水比冷水分子运动得快
于是让水结冰得时候热水里得分子为了紧紧得靠在一起,也就是排队得时候要快一点
于是热水变成冰要快一点
嗯嗯--是这样d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30 08:17:36 | 只看该作者
二楼的好棒啊~~说的那么白话文~~真容易懂~~比我们的物理老师好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30 08:17:39 | 只看该作者
(1). 物理原因

从物理方面来说,致冷有四种并存的机制:辐射、传导、汽化、对流。通过实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引起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原因主要是传导、汽化、对流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效果。如果把热水和冷水结冰的过程叙述出来并分析其原因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盛有初温4℃冷水的杯,结冰要很长时间,因为水和玻璃都是热传导不良的材料,液体内部的热量很难依靠传导而有效地传递到表面。杯子里的水由于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集结在表面。所
以水在表面处最先结冰,其次是向底部和四周延伸,进而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冰壳”。这时,内层的水与外界的空气隔绝,只能依靠传导和辐射来散热,所以冷却的速率很小,阻止或延缓了内层水温
继续下降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已经形成的“冰壳”也对进一步结冰起着某种约束或抑制作用。

盛有初温100℃热水的杯,冷冻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看到的现象是表面的冰层总不能连成冰盖,看不到“冰壳”形成的现象,只是沿冰水的界面向液体内生长出针状的冰晶(在初温低于12℃时,看不到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冰晶由细变粗,这是因为初温高的热水,上层水冷却后密度变大向下流动,形成了液体内部的对流,使水分子围绕着各自的“结晶中心”结成冰。初温越高,这种对流越剧烈,能量的损耗也越大,正是这种对流,使上层的水不易结成冰盖。由于热传递和相变潜热,在单位时间内的内能损耗较大,冷却速率较大。当水面温度降到0℃以下并有足够的低温时,
水面就开始出现冰晶。初温较高的水,生长冰晶的速度较大,这是由于冰盖未形成和对流剧烈的缘故,最后可以观察到冰盖还是形成了,冷却速率变小了一些,但由于水内部冰晶已经生长而且粗大,
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冰晶的生长速率与单位表面能成正比,所以生长速度仍然要比初温低的水快得多。

(2). 生物原因

同雨滴的形成需要“凝结核”一样,水要结成冰,需要水中有许许多多的“结晶中心”。生物实验发现,水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结晶中心。某些微生物在热水(水温在100℃以下一点)中繁殖比冷水中快,这样一来,热水中的“结晶中心”就要比冷水中的“结晶中心”多得多,加速了热水结冰的协同作用:

围绕“结晶中心”生长出子晶,子晶是外延结晶的晶核。对流又使各种取向的分子流过子晶,依靠晶体表面的分子力,抓住合适取向的水分子,外延生长出分子作有序排列的许多晶粒,悬浮在水中。结晶释放的能量则通过对流放出,而各相邻的冰粒又连结成冰,直到水全部冻结为止。

以上是科学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和提出的一些解释。但要真正解开“姆潘巴问题”的谜,对其做出全面定量而令人满意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现在有的学者提
出用高锰酸钾作液体示踪剂,用双层通电玻璃观察窗来进一步观察,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或许揭开这个历时二十多年奥秘的人将是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最新主题|手机版|新微赢技术网 ( 苏ICP备08020429号 )  

GMT+8, 2024-11-19 12:43 , Processed in 0.07476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xuexi

© 2001-2013 HaiAn.Com.Cn Inc. 寰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